一場意外的邀約~國小數學教學觀摩與實錄
【緣由】
今年(2015)三月接了一場演講~
「面對國小數學科《翻轉衝擊》的一些想法與做法」
演講後
聯繫的賴老師進一步提出:「我們想看教學觀摩」的要求
當下~是有點恍神
因為,從沒有接過這樣的CASE
但~因為骨子裡流著「翻轉」的熱血
所以毅然決然的就把他接了下來
【目標】
同時~我幫自己設定了兩大挑戰
一、不事先入班觀察
之前輔導團辦理教學觀摩研習,如果不是使用自己班級的學生進行教學觀摩時,一定會找時間到該班進行入班觀摩或甚至是簡單的教學與溝通,所以這是一大挑戰。
二、使用自編的「類學思達」的講義
類學思達的教學方法有別於一般傳統的教學,而且進行的節奏受制於班級課堂規範(social norms)或數學討論規範(socio-mathematical
norms) ,所以這是另一大挑戰。
而此兩大挑戰的目的,主要是展現「教學改變」的可能性。
【這場教學觀摩與實錄】
以下的說明順序,以Travers & Westbury所提的三種課程:意圖的(intended)課程、實施的(implemented)課程、獲得的(attained)課程進行說明。
先是進入籌備
一、意圖的(intended)課程
類學思達的講義~請參考
試做【類學思達的講義編製 !】 ~ 五下「分數的乘法」單元
接下來就進入教學觀摩
二、實施的(implemented)課程
分成四個部分
Section
one 【五下分數乘法教學影片-1建立規範】-花了07:32
1.打招呼
就只是暖暖身,引起孩子對人(教學者)的好奇。
2.建立計分規範(a kind of social norms)
因為不是自己班上的學生,所以計分方式要盡可能簡單,能促使能量運轉即可。
3.建立數學發表規範(a kind of socio-mathematical norms)
著重在回答的品質,是否是有根據或理由的推論
4.建立講義使用規範(a kind of social norms)
能提升「變換教學風貌」時的節奏
Section
two 【五下分數乘法教學影片-2等分割活動】-花了14:29
1.自學-05:00
盡可能不干擾學生,但必要時,必須給予部分學生協助,讓他動起來
2.問題討論
本節採用的教學技巧
a.追問原因
b.設定情境,請孩子回答
c.忽略不必要回覆
d.引入某種說法促使思考
3.不做結論,留空間給孩子思考
Section
three 【五下分數乘法教學影片-3分數乘法格式】-花了16:30
1.自學-06:00
2.學生發表→老師訂正
本節採用的教學技巧
a.老師先挑可疑之處
b.請學生重複正確步驟
c.請全班一起訂正
3.學生二度自學,然後老師再次詮釋問題重心
4.
問題討論
本節採用的教學技巧
a.老師協助學生發表
b.老師提示可能的重點
c.讓孩子發表多元想法
Section
four 【五下分數乘法教學影片-4引入面積模式】-花了02:48
1.講義說明
2.回家功課
三、獲得的(attained)課程
一堂課的成效很難有所定論,在此依照三個項度,說明獲得的課程
1.孩子當下是否進行「數學化活動或思考」,數量與品質為何?
2.從孩子的口語及文字發表中,老師依自己本身所探測到的現況,立即導入「假設性學習軌道(hypothetical
learning trajectories, HLTs)」的調整之中
3.目前缺乏的是形成性評量
參考
1.數學科教學觀摩和入班觀察~【閱讀教學者】
2.試做【類學思達的講義編製 !】 ~ 五下「分數的乘法」單元
3.講座~「面對國小數學科《翻轉衝擊》的一些想法與做法」
slideshare
講座搭配講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