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公告-部落格測試中

前滾翻~後滾翻~練習翻轉啦! 核心---設計數學化的課程讓孩子能夠享受「做中學」的樂趣,透過核心問題的討論.同儕間的合作學習分享,進一步察覺與了解---而與其所呼應的是「國小數學起.承.轉.合教學法」~~~~~~~~~~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以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國小數學的學思達~3.Model

以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國小數學的學思達~3.Model

   每個人都只能知道他所知道的~
    and what’s yours?

在張輝誠老師的flipping-chinese平台http://flipping-chinese.wikispaces.com/%E5%AD%B8%E6%80%9D%E9%81%94%E6%95%99%E5%AD%B8 可以清楚看到「張氏學思達」的理念與具體作法,而學思達FB中,吳勇宏老師也繪製了他自己心中的學思達圖像;但每個人都只能知道他所知道的,所以現在我也想來談談我自己心中的學思達。

一、modle of 個體內的學思達


當外界的學習素材(媒材)意外勾起(啟動)個體的學習機制,個體內開始進行「學→思→學→思→學→思→」系列,直到了無生趣為止。


1素材(媒材)可能是文字的(課本、講義).聲音的(講述式、學生發表)圖像式的(譬喻圖、概念圖)、影片動態式的(如均一平台)等等
2:意外的勾起(啟動)乃源自於個體的注意力,因為個體的差異性,所以啟動的原因常常是意外的;相同的素材對這群體而言可能是啟動了「學」,但對另一群體可能是啟動了「思」,所以老師選材的重要性就在此。
3:特別找了一個看似會轉動的太極圖,主要是用來詮釋「學、思」系列。遇到比較簡單的、個體能馬上理解的、對素材的內容比較有掌握度的、主要來拓展視野、廣博的知識的,此時個體驅動「學的機制」;遇到比較困難的、個體會陷入深思、對素材的內容僅能嘗試猜測、主要在促使產生洞見的,此時個體驅動「思的機制」。然而,「思有所得(前文稱之為個體內的達)」之時,「此所得」能轉換成下一波「學」的材料,所以太極是轉動的,也在轉動之時,學習的能力才會提升。
4:何時了無生趣呢?其一是無新洞見產生,其二是相關概念在此階段已完備。

二、modle of 個體內學思達+自學
        前文曾經提到:「自學」還可以從情意、技能、認知三個方面來細部探討,也就是「肯學嗎?」、「能學嗎?」、「夠格學嗎?」,這三者圍繞在太極的外圍,需要突破,才能夠啟動學習的機制。


三、modle of 個體內學思達+自學+外學思達活動
        張輝誠老師在flipping-chinese平台已明白說明「學思達」三個不同類型的活動理論與具體作法,而在下圖中我想闡釋的是,透過「學思達」三個不同類型活動的適當實施,除了可以突破自學的籓籬,並加速、加深自學的能力。
        以修練氣功來說,內學思達猶如自己本身的小宇宙,「學、思」猶如任督二脈,陰陽交替;外圍的屏障猶如是貪嗔癡,而外學思達則猶如是大宇宙,天道運行,四時更替。

四、modle of 獨立思考
甯自強老師曾提出課程實施的目的在「增大兒童學習數學的機會」 http://content.edu.tw/primary/math/jm_jh/math/s3high/s316.htm ,增大的方式很多,而張輝誠老師所提的學思達則為其中的經典。然而,學思達之後呢?或許我們可以有幾項的期許:


    自學能力一經被增強,下一波,開始練習自己當老師,試著找找資料、問問問題、與人溝通,試圖「自己鋪陳、擴大自己學習機會的環境」,當此一技能成熟,儼然就是一個獨立的研究者,而其極致的表現就是沉迷其中。
    以上四點用來區分自學能力的等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