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錄-五上-4擴分約分通分-1
(講義+規劃說明+實際上課情形)
迂迴策略,從而
濡化(enculturation)
本單元在教學流程上做了蠻大幅度的調整
其一:在「學」的部分
因考量到數學的學習需要一些實作與思考的時間,所以「學」的部分改成回家作業,先把講義發給孩子們帶回家完成。當然,這樣的方法是把家長、補習班老師納入教學資源中。但有些孩子是沒人協助的,所以在發講義的時候,發一點時間介紹問題情境,並在編制講義時,盡可能把活動難度的階梯降到很平緩,可以適合自學完成。
【第一次的迂迴學習-自學-本單元初體驗】
其二:在「達」的部分
考量到數學的發表常常需要撰寫算式或畫圖,很花時間;而且發表後,學生也很難就馬上有所領悟,所以採用了以下的迂迴策略。
1.抽簽請孩子上台發表,如果孩子不會可以請小組協助(加0.5分),如果小組都沒有人會,再換抽另一個人。
2.上台發表時,不可以帶自己的講義,老師提供空白的講義在前面桌上,這一個措施是避免孩子拿其他人的講義上台書寫。
ps.此時就把下一份講義發下去,避免發呆。
ps.此時就把下一份講義發下去,避免發呆。
【第二次的迂迴學習-觀賞同學寫的解答】
3.發表後,老師先帶領大家訂正所發表的解題情形,並做第一次的加分。這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此階段老師必須做一些適切的引導,有了這些引導後續的討論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第三次的迂迴學習-老師的修改與引導】
4.發表者上台解說,進行第二次加分;解說後,開始進行攻防戰,每題最多三位挑戰者,如果被攻下了,也就是無法解說,則分數歸攻擊者獲得,如果成功解說,那就守住分數。
5.當孩子不會解說時,由老師接手,直接藉由口語的引導,讓孩子搶答。
【第四次的迂迴學習-彼此的攻防戰或搶答】
本活動設計的意圖和實際教學實錄如下:
原先的企圖是這樣的
進行「分數尺」的製作,有兩項的功能,其一是檢查孩子們的分數詞概念,初步先將分數內容物設定為24,因為24這個數字不太大也不小,同時可以被2.3.6 .8…多個數整除。而稱為「尺」的原因是,透過一系列的分數圖形製作,可以做為比對、比較的功能。
教學進行時的協助
1.先跟孩子們溝通符號和情境,示範1/2的繪製方式,如圖一
2.等待孩子們都進行的差不多,要求孩子們拿原子筆加上外框,明確的把分子指示出來,如圖二。
2.等待孩子們都進行的差不多,要求孩子們拿原子筆加上外框,明確的把分子指示出來,如圖二。
圖一 圖二
搶答的設計與進行
Q1和Q2是發揮「分數尺」比對與比較的功能,孩子們透過眼睛的識別可以輕易完成;Q3和Q4在體驗、複習或闡釋,同一個「分數詞」,例如5/8,可能可以代表不同的活動記錄。
「學生表現」
圖三是Q3的作答,孩子使用分數尺,繪製5/8,先將24分成8份,每份有3小塊,取其中的5份,先畫上斜線,在補上外框,以凸顯分子5。
圖四、五是Q4的作答,兩者又別代表不同的分配活動記錄。圖四是先算出5條有120塊,將120塊分給8個人,每人得15塊,先將15塊畫上斜線,同時可以知道是5/8條;而圖五是先將第一條的24塊分給8個人,每人得3塊,然後總共分5次,所以有15塊。孩子進行說明圖五時,老師介入互相討論,並繪圖補充說明,如圖五白色粉筆斜線處,以凸顯圖四和圖五的差別。
圖三
圖四-圖五
回家功課
第二張學習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