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線上研習入口網」觀賞後心得2:企圖課程的反思-尺規作圖
首先還是得感謝教授的策劃和教學者的付出,才能有這些精彩的影片供我們反思
但~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反省自己的教學,所以我還是會找時間把「國小數學的課程與教學」資料夾完成
-----------------------------------
教學者的企圖→將敘述句改為提問,在本次教學中又分為兩個Section:「概念發展前的提問」和「概念發展中的提問」。
Section I
以下我把它分成「企圖的課程」、「實施的課程」、「獲得的課程」和「建議」四部分進行分析
「企圖的課程」
I guess教學者設計的思考如下
一般教師採定義式或敘述句講述教學→這樣難有共鳴→改成提問
於是教學者的企圖核心問題改成提問式教學:畫圖跟作圖有什麼不同?
「實施的課程」
提問就是需要學生回應,但老師太過熱情,所以自身不斷的推演,直到答案
「獲得的課程」
透過提問,學生被刺激了,但接下來就馬上獲得答案,這樣和講述式教學沒有太多差別
「建議」
Because實施課程是教學者個人風格的展現,所以僅對企圖課程提出個人淺見
1.反思一下,如果問現場老師:「畫圖跟作圖有什麼不同?」,你會發現,被問的老師會愣在那裡,因為不知道怎麼回答,所以這不是一個好的提問
2.如果是我,我會這麼處理,把它放在後端歸納
這時候,學生腦中有很多「鬆散的繪製例子」和「精準的繪製例子」
加一個活動-核心活動四
目標:區分「鬆散的繪製例子」和「精準的繪製例子」的差別,並給予命名
師:老師這裡有很多繪製的例子,有些是藝術家畫的,有些是數學家畫的,誰來幫我區分一下
師:為什麼這樣分
師:(直接命名)一般來說,這類「鬆散的繪製例子」我們只能說它是畫圖,但在數學上,必須要像「精準的繪製例子」這樣,我們稱它為作圖,而作圖的常用工具有二:沒刻度的尺、圓規,所以又稱為尺規作圖。
3.所以,提問是對的,但要問的好,問的適當,那才更重要
4.雖然每一種課程活動都可能對某些特定族群的學生有更深刻的反應或印象,但若要說是「有效教學」,並不是每個議題都適合提問的,個人覺得此一部分的教學,在企圖課程的設計上就出現問題,才會導制後續的麻煩。
Section II
「企圖的課程」
分成兩部分
1.要求孩子複製圖形,透過發表,欣賞不同的作圖方式
2.透過不同圖形的複製,了解三角形在作圖地位的重要性
「實施的課程」
老師還是太熱情了,問著問著,自己就把理想中的作圖方式作出來了
老師習慣性表決,這應該是避免緊張的習性之一
要求學生思考老師接下來的提問,這似乎又太開放性了
「獲得的課程」
Sorry…經過數次剪接,此部分比較難有足夠的證據進行闡述
「建議」
企圖課程1
我們先想想,「先圓規再直尺」和「先直尺再圓規」這有差別嗎?
如果有差別,需要討論嗎?
如果需要討論,該是討論兩者功能上的比較,所以該鋪設比較的情境
參考http://mathematize7.blogspot.tw/2013/08/1.html 中【尺規作圖單元】之核心活動二,讓孩子直接畫三角形,這樣「先圓規再直尺」的繪製方式就自然會被淘汰;如果需要討論,也必須是在此情境脈絡下討論,單畫一條直線,很難判斷他們功能上的差異。
另外,學生在國小階段的尺,是具備直尺和圓規的功能(標示長度),從這邊順利轉移即可,把討論放在學生真的需要討論的議題上
企圖課程2
在此階段,畫角和畫三角形,基本上是同時出現的,並無所謂先後順序
所以討論的焦點應該放在「四邊形的繪製」,從中了解到三角形可能是繪製多邊形的基本元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