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our of knowing-魔術方塊在小五的體驗
魔術方塊喚起了我們這一代小時候的記憶。想著當時廢寢忘食的把玩;想著當時從一面到兩面到三面,經歷的驚奇與喜悅;想著當時獲得秘笈的欣喜,以及因為無人指導,看不懂秘笈伴隨而來的沮喪。這就是我們的小時候,在沒有太多電視台可以選擇,沒有太多APP可以下載的年代,我們卻玩得很開心;身為一個喜歡探索的老師,該怎麼樣讓自己班上的孩子也享受一下當年的魔術方塊之旅呢?
【目標】
帶孩子們轉魔術方塊,目的並不是讓孩子很快的學會轉魔術方塊,而是讓他們「體驗一個學習之旅」;因為轉魔術方塊沒有進度壓力,所以老師可以從中看出孩子的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和自信心,並從中培養孩子們討論學習的風氣。
【對孩子認知的了解】
首先老師必須先了解孩子在轉好六面的過程中,可能會經歷五個階段和兩個瓶頸,在瓶頸處多給學生一點時間摸索。
Level 0 基本能力:轉好一面
Level 1 一面一層
Level 2 一面兩層
Level 3 兩面兩層
Level 4 六面
瓶頸一:一層一面 → 一層兩面:成功的代表會看說明書
瓶頸二:二層兩面 → 六面:成功的代表會靈活組合公式
瓶頸二:二層兩面 → 六面:成功的代表會靈活組合公式
【課程開始】
接著活動的進行很簡單~A1.二個多月前開始這個活動,先教到一面兩層
這時候會發現,有些人很有興致,但有些人卻是卻步不前(採自由鼓勵方式)
A2.等到班上孩子漸漸的沒人轉魔方的時候,再教一次課
教學教像丟石頭,當漣漪停止時(已經會了或遇到瓶頸),再丟一次
A3.重複2的活動
重複丟石頭,然後會發現轉魔術方塊的族群就會日益增多
A4.讓孩子們師徒方式互相觀摩學習
這時候會發現,有些人很有興致,但有些人卻是卻步不前(採自由鼓勵方式)
A2.等到班上孩子漸漸的沒人轉魔方的時候,再教一次課
教學教像丟石頭,當漣漪停止時(已經會了或遇到瓶頸),再丟一次
A3.重複2的活動
重複丟石頭,然後會發現轉魔術方塊的族群就會日益增多
A4.讓孩子們師徒方式互相觀摩學習
A5.一個多月後進行個人檢核,並協助突破瓶頸
A6.二個月後辦理比賽
A7.最終回驗收~有七成五的孩子們可以成功轉好六面
A6.二個月後辦理比賽
A7.最終回驗收~有七成五的孩子們可以成功轉好六面
【讓孩子從活動中體驗到】
「成功的人並不是因為很聰明,也不是因為很努力;成功是因為可以堅持到最後~」最後來一篇作文→「成長的喜悅~魔術方塊的學習」
【心得】
從自己本身的活動企圖到最後的驗收,有以下幾個心得
二、活動的設計原則
最主要的原則就是「吹皺一池春水」,A1~A3中每一次的教學教像丟下一顆石頭,當漣漪停止時(孩子已經學會了或遇到瓶頸),再丟一次。A4主要是培養孩子彼此模仿討論的習慣,當孩子們彼此的協助沒有奏效時,可能是遇到瓶頸,所以衍伸出A5;A6~A7;則是期望藉由外在動機的脅迫,促使孩子學習的節奏。三、孩子學習百態
四、突破瓶頸
基本能力-「轉好一面」,本身就是一個瓶頸;但對小五的學生而言,大多沒有這個困難,所以瓶頸有兩個-「看懂秘笈」、「公式組合」。在指導上宜「放慢指導速度」並「鼓勵信心」,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不斷地嘗試,砍掉重練砍掉重練,把成功和喜悅留給孩子。
五、一樣的活動不同的體驗
以前就曾經看過不少班級教過魔術方塊,所以我這次在進行這個活動時,特別反思它存在的意義與可能性,基本上我把它分成三個不同類型的體驗活動如果目標僅在知識層面,那活動不用拉到兩個月,一到兩星期即可全班完成;如果目標放在情意層面,那進行完這個活動,又得再找下一個活動來進行;所以我是把目標拉到信念層面,期望孩子在檢視自己的學習和別人的學習中可以體驗到「成功的人並不是因為很聰明,也不是因為很努力;成功是因為可以堅持到最後~」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