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公告-部落格測試中

前滾翻~後滾翻~練習翻轉啦! 核心---設計數學化的課程讓孩子能夠享受「做中學」的樂趣,透過核心問題的討論.同儕間的合作學習分享,進一步察覺與了解---而與其所呼應的是「國小數學起.承.轉.合教學法」~~~~~~~~~~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獻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我的數學教學系統》

獻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我的數學教學系統》
    也獻給熱衷於數學教育的同好

碩博12年中,我大多在研究課程與兒童概念發展
受到根本建構主義的影響,以「學科發生邏輯」或「演化論」串起我創作的主軸

當我閱讀了「《種族發展史》可能是和《個體發展史》平行
當我閱讀了「《數學化活動》
在我腦海中已經深植【數學化課程設計與研發】

20107月博班畢業後,接任台中縣數學領域專任輔導員,開始著手思考與規劃一系列研習活動。在每一本研習手冊上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我會放上【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 】和【合作學習 (Cooperative learning ) 】兩個小標題,如今也成為我數學教學系統中的重要元素。

在擔任專輔期間,為了落實教學觀摩,我排了一整天的研習,上午觀課,下午研討。為了言之有物,因此我自己發展了一套以《閱讀教學者》為核心的教學分析。也因為多觀課、多思考,我突然發現我特別聚焦於【一堂課的起承轉合】,這是我日後教學系統的粗胚。

20128月我回任高年級導師,開始密集的創作與發想,同時也開始嘗試把教學想法和流程記錄在部落格中,做為日後分析與反省之用。此時的創作集中在「數學化課程的研發」,運用在教學中,則著重在「承、轉」。在「承」的階段,秉持「做中學」的精神,先幫孩子奠定基礎;在「轉」的階段,則透過討論與辯證釐清概念。

因為在科教所受到「科學探究」的影響,所以在數學化活動設計中,其實是以「轉」做為探究的核心,然後往前思考孩子應該具備的基礎。只不過,探究是需要花時間的,為了與現實的妥協,為了提升課程的節奏,所以我改採【引導式探究】的模式。

回任導師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落實,但沒有哪一個嘗試,是可以輕易成功的。在課堂中,為了彌補這樣的衝突,加上我受到《假設性學習軌道(hypothetical learning trajectories)》的影響,所以【診斷】就變成「起→承→轉→合」教學法,轉換的重要核心。

2014924日,一封來自親子天下的邀約,讓我開始認識了各領域的專家,開始體驗所謂的《翻轉》風潮,開始「停、看、聽、想、玩」。相同的,20157月的噗七和夢一,讓我跟各領域的專家,交流更加密切。

面對「教育的衝擊」是省思自己教學系統的最佳時刻
在這兩年中,我閱讀
葉丙成老師的BTS、王政忠老師的MAPS
陳麗雲老師的一課一重點、溫美玉老師的創意
許扶堂老師的提問鷹架、彭甫堅老師的數學咖啡館
我以資訊融入教學的眾多模式來思考均一教育平台在國小數學科的潛力
我從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去省思張輝誠老師的「學、思、達」
這些美好的經驗,都是用來反思、調整我自己教學系統的最好助力

在起承轉合中,
為了促進小組的討論,我外掛「個別+2,小組+1的方式」
為了引導孩子探究,我跟孩子在「轉」的互動,就像是影片教學,搭起學習鷹架

20157月,我到夢一,我去踏查
我思考怎樣的模式,可以真正幫助到現場的老師,也因此,發展【國小數學備課模式】。這個模式在20167月已經漸趨成熟,它的前半部(初階)著重在了解課程的設計邏輯,後半部(進階)則需引入「教學元件」,並強調評估與轉化。
而這個系統的建立,無意間卻也對「數學化課程的設計與研發」注入新血,待日後再敘。

201510月,我第一次登陸江蘇溧陽
這次的主題是五年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枚举」,我在網路上做足了功課,再歷經無數次的教案修改、模擬、試教、再修改,過程確實令人雀躍,這是「起承轉合教學法」第一次登陸。
20163月,是山東濟南
這次的主題是四年級的「長條圖」,在這次的教學活動中,我充分展現數學化課程的魅力,也獲得邀請單位的青睞。
20164月,是安徽黃山
這是一場自選的經典課,但迴響並不高。我錯估大陸老師和學生的程度,選擇難度過高的課題「數的DNA(質因數分解)」。
20167月,是山東煙台
這次的主題是「思維導圖」,因為準備期跟夢二的活動重疊,讓我吃足了骨頭,每天熬夜。因為我再度找了不少文獻充實理論背景,也特別找了大陸的文獻,了解現況,但也因此,發展【思維導圖導入模式】,這是前半部,下一步是【做為工具的思維導圖】。在示範課的講評中,講評者論述:在這一堂中,我目睹了卵子與精子的結合,然後逐步逐步慢慢孕育出思維導圖的歷程。
哎呀!這不就是我要的嗎這幾天的辛苦,瞬間再度化為能量。
而這個模式建立,無意間卻也對「起承轉合教學法」注入新血,待日後再敘。


末語
謹以此文也獻給每一位熱衷於數學教育的同好

不要害怕衝擊、不要害怕改變
不要閉門造車、不要害怕挑戰

珍惜每一次的機緣
做了,真的會很不一樣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從課本出發、邁向專業

「前言」-從課本出發、邁向專業
「從課本出發、邁向專業」
清水國小 陳維民 2016.06.27 於夢二

國小數學A組在這次工作坊的主要目的在培養「課程轉化能力」,期許各位老師在未來的教學中,不僅是能清楚怎麼安排教學活動,還能了解教學活動安排的緣由。
「從課本出發、邁向專業」這個故事的起源是這樣的。
古早以前,一般老師都或多或少參加過一些研習,也看過或聽過很多不錯的優質教學,但返校之後,卻難以實施。因為不知道教學設計的緣由,因為不知道啟動機制,只能表面的模仿,就容易失敗。
為了讓老師清楚教學設計的緣由,有些講師會從"課程綱要"切入,說明理由,但課程綱要真的不好懂。為了談緣由,也些講師會鎖定某個數學主題:譬如以異分母加減這主題來說,從兒童分數概念的發展著手,再來談課程轉化,但「兒童概念的發展」也有點學術,有點生硬。
所以,在這次的工作坊中,最後放棄"課程綱要""兒童概念發展"兩大利器,而選擇大家都熟悉的"課本"作為溝通的橋樑。為了讓大家更加容易讀懂"課本編輯的架構",所以才發展"國小數學備課模式之階層式數學";為了讓大家更加容易讀懂"課本給予學生的協助",所以才發展"國小數學備課模式之學習鷹架"
在了解課程脈絡之後,接下來我們聘請了幾位在教學上具備豐富經驗或個人風格的老師示範"課程轉化的案例",轉化時,可能著重在能力培養,可能著重在數學格式轉換,可能著重在生活運用,可能著重在問題探究,可能著重在練習、成熟,方法千千萬萬種,但每一種都有它的緣由。
        最後是與會老師的實作與練習,實作以小作品為主,我們相信只要具備一個小節的課程轉化能力,返校之後就能如法炮製,發揮自己的教學專業。

        在這架構上,我會把「課程轉化能力」分成五個層次
LV0-讀懂數學課本中的數學
LV1-抓出課本中的階層式數學
LV2-抓出課本中的學習鷹架
LV3-了解課程設計脈絡的邏輯
LV4-評估課程,融入教學元件,轉化成自己能勝任的課程
LV5-發展自己的教學系統

        在本次工作坊中,第一次分組活動以LV1LV2的能力為主,其他為輔;第二分組活動以LV3的能力為主,其他為輔;第三分組活動以LV4的能力為主,其他為輔;LV5的部分留待各位學員返校之後練習。這三天兩夜的工作坊中,期望透過不斷地練習這個能力,不斷地練習,數學科教學的專業就出來了

手冊下載點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4CM6Eodw8mjcy15QnVJcVQ5Q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