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公告-部落格測試中

前滾翻~後滾翻~練習翻轉啦! 核心---設計數學化的課程讓孩子能夠享受「做中學」的樂趣,透過核心問題的討論.同儕間的合作學習分享,進一步察覺與了解---而與其所呼應的是「國小數學起.承.轉.合教學法」~~~~~~~~~~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數學素養-《回歸教師專業的本質》

數學素養-《回歸教師專業的本質》
未來數學老師該具備的關鍵能力:

面對教育政策、理念或方針的改變,現場老師確實有不少的壓力,但若不正視衝擊,接踵而至的就是教學現場的打擊。面對衝擊的最佳方式,也是未來教師該具備的關鍵能力就是《課堂轉型》。美國史丹佛大學Shulman1986提出「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PCK)」的概念用來說明教師的專業,而目前課堂轉型也有兩個趨向,其一是調整教學法,另一個是調整課程內容,此兩種趨向相互關聯且依賴。


從教學法著手,最常見的是從講述教學轉變成討論式教學。講述教學是大家所擅長的,我不再介紹;討論式教學法分成很多不同的型式,有全班討論、小組討論,有不計分式的討論、以計分激勵的討論,有自由回答、指定回答式的討論,也有隨機抽籤式的討論,每種討論的功能不同,依照班級屬性、單元或突發現況進行調整。
近年,數學科教學法除了上述的改變之外,也跟科學教育借鏡。譬如強調「探究取向」的5E學習環教學模式,其教學階段包括:參與(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精緻化(Elaboration)、評量(Evaluation);又譬如強調「數學臆測」的教學,在教學中融入程「猜測─檢驗─反駁─再猜測─再檢驗─證明的遞迴歷程」。
講述與討論孰優孰劣並無定論,端看老師的教學風格與專長,但值得一提的是當今另一種教學法–混成教學法,它混合講述和討論,該講述用講述、該實作用實作、該討論用討論。《起承轉合教學系統》就是一種混成教學,它的原則是:簡單的,講述就好,輕輕帶過;有點難度的,全班討論,老師可以透過快速診斷試試風向;困難的,小組討論,讓孩子有嘗試與討論的機會。

教學法的改變確實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但隨著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數學素養,如果只是改變教學法,不從課程內容進行改變,進步的步伐卻是緩慢的。

進行課堂轉型的另一個取向是調整課程,如果您曾經成功創課,曾經發展經典課堂,你一定會被孩子那種勤於討論、樂於學習的眼神所吸引,這景象會深植於心,一輩子難忘。只不過一般國小老師因為對課綱、課程沒有深入了解而望之却步,深怕自己的創意卻反而造成孩子們概念迷失。但若是我們花時間做點功課,先了解數學教科書設計的奧秘,那麼我們就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創課,必可得到不同凡響。
《起承轉合教學系統設計模組》就是一個創課的模組,透過創課啟動孩子的數學思維。它包括三個部分,七個次第,協助老師依循次第建立有效的課程,茲分述如下:
一、數學系統:了解數學的內容知識、數學的本質以及數學化循環。
二、書的系統:了解教科書設計的邏輯,吸取編輯群的專業,分成三個次第:抓出教科書中的階層式數學、抓出教科書中的學習鷹架、了解課程設計脈絡的邏輯。

三、人的系統:在了解教科書設計脈絡的基礎上,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課程轉化,也分成三個次第:以教材進行課堂的模擬教學之後,進行評估與教師決策;融入「學科發生邏輯的概念」,考量「兒童的數學概念發展」,輔以數學化活動進行課程轉化,最後配合起、承、轉、合的教學節奏進行教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