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公告-部落格測試中

前滾翻~後滾翻~練習翻轉啦! 核心---設計數學化的課程讓孩子能夠享受「做中學」的樂趣,透過核心問題的討論.同儕間的合作學習分享,進一步察覺與了解---而與其所呼應的是「國小數學起.承.轉.合教學法」~~~~~~~~~~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教學實錄-六上第一單元最大公因數公倍數-8

教學實錄-六上第一單元最大公因數公倍數-8
教學實錄-61-01-8
數學解題。不管是Polya(1945)Schoenfeld(1985)的數學解題,在國小階段都沒有什麼用武之地。主要原因在於兩位學者所談論的數學解題中的「題」是指「非例行題」或甚至是「非例行難題」,解題的精隨在後設認知的運用;但在國小階段,只要題目稍微出難一點,學生、老師、家長都非常有意見,所以能用武之「地」不廣,且大多侷限在資優教育之中。
那麼,一般課堂上,該怎麼進行「數學解題」呢?
參考一下以下的教學實錄,本節課處理「讀題」或說「題型判斷」或說「基模的推展」,而這也是我覺得比較能著力的部分。

「起」-收到課本習作的脈絡
       運用電子書
師:訂正一下課本或習作答案
「承」-鎖定主題
基本題的練習

師:讀題要有節奏,斷句要斷好,每一句變成一個條件
師:讀完題目想到什麼?
       生:試看看,21020啊都可以,但哪一個是最大的?
(引發適當的解題基模,「定性」才能做正確判斷,才有適當策略的選擇)
       師:這類型的問題是求什麼?
       生:求最大公因數
       師:有沒有快的方法(非條列式,改成短除法)
「轉」-延伸主題
進階題的練習之後:「讀題」、「引發基模」、「改成短除法」、「調整」

「題型辨別」
師:這兩題有什麼不一樣?
師:第二題多一個條件,少10顆,所以求出來的80顆還必須再調整一次。
「題型改變1
師:老師把「少10顆」的這個條件改掉,改成「多20顆」,怎麼算?

「題型改變2
師:還能不能改別的?原本問「最少有幾顆?」老師把它改成「最多有幾顆?」
生:哇~最多,那有無限大了
「題型改變3
師:那老師再把它限制一下,「要一百多顆的?」
生:簡單70×2140
師:對嗎?
生:150
師:說說看

「題型改變4
師:再改一下,「要二百多顆的?」
180×270230
280×310230
「題型改變5
師:再改一下,「一千以內,最多幾顆的?」
生:80×1210950



END…老師已經很努力了,剩下的是孩子們的事了,準備進入下個單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